发布时间 | 2024-04-16 | 访问量 | 19 次 |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为六腑之一。吴鞠通在前贤基础上,创立三焦辨证理论,丰富了临床疾病的中医辨证体系。三焦辨证理论不仅对外感疾病的辨证有所指导,由此衍生出的治则治法对于常见内科疾病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也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再住院率高等特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疾病发展的内在联系和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优势互补,已成为我国心力衰竭治疗的基本模式。历代医家对三焦和三焦辨证如何认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用三焦理论进行辨证和经方施治?为探讨这一话题,4月12日,我们邀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病科符德玉主任和中医学院李小茜副教授以《基于三焦辨证理论防治慢性心力衰竭》为主题于6301教室,面向中医经典专业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开展《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第三讲讲座。
李小茜副教授从三焦形质、三焦辨证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讲授。首先,针对历史上“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进行探讨,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三焦生理功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三焦的“形”与“质”。随后,通过历代医家对三焦病证理论的总结,引出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及其深层次内涵。最后,三焦辨证理论在临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三焦辨证体系用于湿热证、外感内伤分型分期和水证的实际应用,为我们理解三焦理论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符德玉教授分享了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展示了三焦辨治心力衰竭的理论,并运用经典名方升陷汤及其变方从上、中、下三焦诊治心力衰竭,通过生动的临床案例阐述了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的经方应用,为我们理解三焦辨证理论在心力衰竭的遣放用药提供支撑。同时,符教授还分享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调理气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和心得,并运用道德经“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观念,说明学习中医经典“悟”的重要性。
在讲座最后互动问答环节,中医经典博士班研究生踊跃提问,对于“三焦有形无形的理解”、“临床如何构思运用三焦辨证理论诊治慢性心力衰竭”,向两位教授提问。符德玉教授与李小茜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三焦理论学习与临床感悟,认为历代医家对三焦之形确实存有不同的认识,现代对三焦之形的理解可能不完全窥探其全貌,这种争论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这并不影响医家们对三焦功能的统一认知。在临床实践中,重点抓住三焦气化的功能特点加以体会应用,随着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会揭开三焦之形的面纱。对于慢性心衰诊治,根据患者病情可上中焦(心肺)同治,中下焦(脾肾)同治,也可三焦(肺脾肾)通调,并借鉴张锡纯升陷系列方,运用中药药性升降,调畅气机,通达“君主之官”;一些临床长期较为稳定的心衰患者,可选择膏方进行调理,以补虚疗疾,并配合化裁于五禽戏鹿戏的恬淡疏肝调息操功法进行气机调畅。
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表示,三焦辨证诊治慢性心衰的理念让他们重新审视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的诊治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灵活应用,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的诊疗方法。
供稿:中医学院 岳阳临床医学院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 中医学院信息管理系统 | 联系我们:021-5132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