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英文版
今天是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吴焕淦教授与我院李维薇讲师受邀做《温“养”脾胃,以“运”健脾——脾胃论治的学术见解》讲座

发布时间 2025-02-28 访问量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在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脾胃健运,则脏腑调和;脾胃失调,则百病丛生。为进一步了解脾胃致病理论体系以及脾胃论治的核心理论,2025年2月26日,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吴焕淦所长和中医学院李维薇讲师,以《温“养”脾胃,以“运”健脾——脾胃论治的学术见解》为主题于6500会议室,面向中医经典专业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开展《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第四讲讲座。

吴焕淦教授以“艾灸温养脾胃在肠腑病症中的应用”为主题,系统阐述了温养脾胃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他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在肠腑病症中,吴焕淦教授认为其病机特点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为主。因此,通过“温”与“养”的结合,可以有效恢复肠腑的正常功能。为了证实这一效果,吴焕淦教授近40年来运用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的学术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温养脾胃法的显著疗效,让我们受益匪浅。

李维薇讲师围绕“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运脾法在脾胃论治中的重要性。她指出,当代小儿脾胃病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所致者越来越多,单纯的补益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气机壅滞。而“运”即理气温阳、化湿消导,可以通过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胃状态。此外,她结合现代生理学以及药理学分析了运脾方药的作用机制,认为运脾法不仅适用于脾胃疾病,还可广泛运用于其他系统杂病,为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者踊跃提问。两位老师就“温养脾胃如何在不同的肠腑病症中辨证使用”“运脾法如何在慢性脾胃疾病的长期调理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两位老师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在慢性脾胃疾病或相关系统疾病中,往往存在着虚实夹杂而以本虚为主的证候特点。治疗时须具体疾病具体分析,根据辨证所得,在温养脾胃或运脾的同时辅以相应的治疗方法。此外,两位老师还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补益与健运的比例,做到补而不滞,运而不伤,达到最佳疗效。现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深入。

本次讲座深入探讨了脾胃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与会者对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脾胃学说必将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学者投身脾胃学说的研究,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中医学院  岳阳临床医学院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中医学院信息管理系统 联系我们:021-51322174

Copyright©2021上海中医药大学所有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邮编:201203沪ICP090086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