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 | 2025-11-18 | 访问量 | 11 次 |
中医认为“皮者脉之部也”“肺主皮毛”,皮肤病的诊治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特应性皮炎(AD)作为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与脏腑失调、津液代谢失常密切相关,恰好印证了中医“内外相贯、脏腑相连”的理论精髓。近日,“沛然讲坛”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系列讲座以“从历史到现在:特应性皮炎的古今论道说”为题,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李福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王丽慧讲师,为师生解读中医经典与现代临床的碰撞融合。
李福伦教授以“‘燥湿同治’特应性皮炎:思路与方法”为题,以“燥湿同治”为核心脉络,聚焦AD中西医协同诊疗研究。他指出“燥湿同病”是AD关键病机,脾胃失调致水液代谢失常,是湿邪内生、燥邪渐生、燥湿转化的核心根源,据此构建了“燥湿同治”治疗纲领。其团队融合中医流派传承与现代科研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药理机制解析等研究,研发出清肤止痒方、六味润肤油摩方等特色制剂,验证了中医外治技术的临床实效。同时,团队搭建AD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推进专病队列建设,牵头制定了《特应性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还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成果的转化延伸,充分展现了中西医结合在AD长期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王丽慧讲师深耕《黄帝内经》理论,以“黄帝内经中探寻特应性皮炎的理论源头”为题,系统阐释了中医“皮部”理论与AD的关联。讲座指出,《素问·皮部论》首次明确“皮部以经脉为纪”,人体体表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紧密相连,AD病位首在于肺,同时与心、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并结合《内经》经典条文,从“火热作祟”“湿邪伤表”“风邪郁肤”“卫气失常”等角度,梳理了AD的核心病机,提出基于“开阖枢”理论的分阶段调治思路,为AD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围绕“AD瘙痒的病因病机”“六味润肤油摩方的临床应用”等问题踊跃提问,两位讲师结合经典条文与临床案例逐一拆解,让中医理论的实践性与灵活性深入人心。
本次讲座以中医经典为根脉,既挖掘了《黄帝内经》等古籍的理论智慧,又通过中西医协同实践印证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中医治疗皮肤病并非局限于“治皮”,而是立足脏腑调和、津液运化的根本,这一思维为疑难皮肤病诊疗提供了独特视角。未来,随着中医经典的深度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赋能,中西医结合必将在皮肤病领域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皮肤疾病的慢病管理贡献更多中医智慧。
供稿:岳阳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院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 中医学院信息管理系统 | 联系我们:021-51322174